刑事责任的判定主要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及相关法律规定,具体判罚如下:
主刑
管制
拘役
有期徒刑
无期徒刑
死刑
附加刑
罚金
剥夺政治权利
没收财产
驱逐出境(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)
判决过程
确定量刑起点 :根据犯罪的事实、性质、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,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。基准刑:
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,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,确定基准刑。基准刑应当综合考虑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、性质、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,并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,决定罚金数额。
宣告刑:
根据量刑起点和基准刑,综合考虑危险驾驶行为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、量刑情节,以及被告人主观恶性、人身危险性、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,决定缓刑的适用。
判决原则
罪责自负:
刑事责任只能由犯罪人本人承担,即罪责自负。
量刑依据:
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,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、犯罪的性质、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,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。
从轻或减轻处罚:
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,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示例
故意伤害罪
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
致人重伤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或者死刑。
拒不执行判决罪
判处拘役五个月,缓刑六个月。
判处拘役三个月,缓刑六个月。
建议
在实际案件中,判决结果会根据具体犯罪情节、犯罪人的态度、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。建议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积极配合调查、认罪悔罪,以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。同时,辩护律师的专业意见在量刑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