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首页> 实时讯息>

文化中国行丨这个暑假,博物馆很有看头!

时间:2025-07-19 17:42:00

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

工艺精湛的鎏金铜牛、不怒自威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、琳琅满目的各式瓷器……近日,西夏陵申遗成功,宁夏博物馆也迎来了参观热潮。在宁夏通史陈列中的“大夏寻踪”展厅里,游客仿佛穿越时光,聆听塞上江南的文明交响。

这个夏天,博物馆再度成为“顶流”。面对旺盛的参观需求,多地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,策划精彩纷呈的展览、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,让游客能全方位感知、零距离接触历史文化。

“若问古今兴废事,请君只看洛阳城。”近日,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开馆。“大汉雄风:盛世辉煌的汉文明”特展也同步开展。展览荟萃近百件(套)文物精品,立体呈现汉文明在中央集权、民族融合、中外交流等方面的辉煌成就。

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,作为洛阳“五都荟洛”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,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将通过建筑叙事、科技赋能、IP活化、业态创新等特色亮点,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典范,以“对话古今”的沉浸式体验,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。
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6月底至7月初,“山河永固——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”在山西博物院、河北博物院、山东博物馆、河南博物院开展,共计展出文物千余件。四省展览主题一致,以本省文物为主,相互印证、相互补充,生动再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从创建到壮大的伟大历程。

云南省博物馆推出原创大展“从西南夷到益州郡——战国秦汉时期的云南”,展出文物约470件(套),其中珍贵文物超过300件,书写了云南从“星汉灿烂”“美美与共”的西南夷到正式纳入中央郡县制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。

在上海博物馆,开展已有一年的“金字塔之巅:古埃及文明大展”依旧人气旺盛。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,其中超过95%的文物为首次来到亚洲,共同为观众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。

数据显示,展览累计接待观众已突破200万人次,近七成来自外省市和海外。据抽样统计,外埠观众中,逾七成为本次特展专程来到上海,带动城市消费超百亿元。

除了精彩的展览让人大饱眼福,多所博物馆还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,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属性,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。

2025年国家自然博物馆“博物馆之夜”日前开幕。在一个月的时间里,博物馆将在每天18:00至21:00开放夜场参观(闭馆日除外),“楼体灯光秀”“发光植物微展览”“达·芬奇奇幻世界大冒险剧本杀”等活动将轮番登场,让游客感受科技与文化的交融。

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开展瓷器修复和瓦当拓印活动,带领孩子们走进历史深处。无论是瓷器修复中清洗、拼接、补缺、上色,还是瓦当拓印时上纸、润湿、刷纸、扑打上墨、揭纸,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,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感受文物修复魅力,体验传统技艺韵味。
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“光影拾梦——中国动画经典回顾展”中,许多游客被“动画梦工场”互动区域吸引。在这里,游客可以体验手摇动画机、动画放映机等装置;在“拾梦市集”中,博物馆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联名文创产品也广受欢迎,让游客能把童年的美好“打包带走”。

“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。”近10年来,我国年均新增200多家博物馆;去年,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.3万个,接待观众14.9亿人次。博物馆事业正枝繁叶茂、蓬勃发展,持续夯实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文化自信。

来源:人民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