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天津9月1日电 题:记者观察:互联互通,不断织密的交通网铺展开放合作之路
新华社记者叶昊鸣、白佳丽
9月1日晚,参加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多国嘉宾从天津启程,经半个多小时的京津城际列车车程抵京。窗外流转的风景,高铁的安全、舒适、平稳、高效和便捷,令嘉宾们赞叹不已。
作为京津之间重要的运输通道之一,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,为峰会举行提供了良好保障。多年来,这条铁路连接起两座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型城市,日均为约12万人次旅客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。
在京津城际铁路经停站武清,发送旅客量十余年间增加了近2倍,有效带动了附近商业区发展,为当地经济增长增添动力。
在“未来之城”雄安,交通建设拉近时空距离。在建的京雄快线建成后将与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贯通,使雄安直达大兴机场仅需半小时,成为京雄一小时都市圈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的京蔚高速公路,去年开通后为河北增添新的进京通道,不仅极大便利了居民出行,也催生了沿途休闲度假游热潮。
从空中俯瞰,一张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正在京津冀大地加速铺展,促进区域更好互联互通——
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实现高速铁路覆盖,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初步建成;
环京津地区高等级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,跨区域国省干线“瓶颈路段”大部分已经消除;
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,首都国际机场国际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,天津滨海国际机场、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保障能力持续提升;
河北省沿海港口码头泊位、航道工程建设持续推进,天津港北航道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完工……
一体化纵深拓展的京津冀交通,是蓬勃发展的中国交通的缩影。交通运输部7月下旬发布的数据显示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地区等已建成全国领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,轨道上的城市群、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基本建成。
不断织密的交通网,在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也为中外经贸往来创造更多机遇。
穿行于亚欧大陆腹地,2024年途经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的中欧班列共开行1.9万列,同比增长10.7%。新时代的“钢铁驼队”穿梭不息,已成为促进区域经贸合作、维护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力量。
阿塞拜疆数字发展和交通部运输政策司司长法里兹·阿里延说,中欧班列西安至阿塞拜疆巴库等线路常态化运行,极大促进了货物流动和贸易便利。
渤海湾畔的天津港,作为京津冀的海上门户,海上航线通达10个上合组织国家。今年前7个月,天津港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完成进出口集装箱合计22.9万标准箱。
“天津港是中亚国家与世界联通的一扇门户。”吉尔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舍拉迪尔·巴克特古洛夫说。
位于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的天津华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,正借此机遇拓展海外市场。公司总经理史运昇说,企业的二手新能源车出口量从2021年的200多台,升至2024年的近5000台,反映出中东、中亚和欧洲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辆的需求。
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举办,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间增添了更多合作支点。“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,将为经贸往来、人文交流合作等提供更加有力支撑,激发更大发展活力。”史运昇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