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首页> 实时讯息>

从“滴水难咽”到正常进食: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“绝境突围”

时间:2025-05-20 09:08:00

大众网记者 徐玲 通讯员 曹坤 济南报道

2025年5月初,29岁的林女士(化名)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,指尖微微发颤。这是她半年来第一次进食没有呕吐。半年前,她连喝一口水都会剧烈反胃,体重暴跌30斤,形销骨立。这一切的转机,源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(山东省消化病医院)消化内科团队的一场“精准搭桥”手术——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(EUS-E)。术后第三天,当温热的流食顺利进入肠道时,她哽咽着说:“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‘吃饭’了。”

血糖失控15年后

她的胃为何突然“罢工”?

14岁确诊1型糖尿病,29岁濒临“被动绝食”……林女士的人生,仿佛被糖尿病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确诊初期,她因胰岛素治疗不规律、忽视血糖监测,导致糖化血红蛋白长期“爆表”(超过10%,正常值4%-6%)。25岁后,糖尿病并发症如多米诺骨牌般逐渐拖垮身体:蛋白尿、高血压、肾功能损伤(糖尿病肾病G3期)步步紧逼。

最致命的打击出现在半年前。林女士开始频繁呕吐,即便只喝几口清水,胃部也会翻江倒海。“像有一块石头堵在胃里,食物根本下不去。”林女士形容。短短数月,她因严重营养不良三次入院,体重骤降,有时连站立都需要搀扶。

经山东省立第三医院(山东省消化病医院)消化内科主任李晓沛诊断,林女士患上了糖尿病胃轻瘫(DGP)——长期高血糖损伤胃部迷走神经,导致胃动力“瘫痪”。胃排空扫描显示,餐后4小时胃内食物残留高达60%(正常应<10%)。传统促胃动力药、止吐药对她完全无效,进食成了“不可能的任务”。

“这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终极表现之一。”李晓沛解释,约5%-12%的1型糖尿病患者会进展至需医疗干预的胃轻瘫,其中约1%不得不接受外科手术。

超声内镜“穿针引线”

无痕打通“生命隧道”

面对林女士的困局,消化内科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(MDT),联合临床营养科、麻醉科专家共同研判:传统外科胃空肠吻合术需开腹,创伤大、恢复慢;而新兴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(NOTES),能通过口腔完成“体内搭桥”,实现微创无痕治疗。

手术三大核心优势

1.“透视眼”精准定位

超声内镜如同“胃内GPS”,能够实时扫描胃壁和空肠结构,避开血管和重要脏器,锁定最佳吻合点。

2.“隧道式”微创搭桥

在胃壁与空肠之间建立一条直径1厘米的“生命隧道”,使食物绕过瘫痪的胃部,直接进入肠道吸收。

3.“零切口”全程无痛

手术经口腔自然腔道完成,体表无任何伤口,术后感染风险显著降低。

“手术仅用时1小时,患者出血量为零。”李晓沛表示,术后48小时,林女士顺利进食流食。

李晓沛特别提醒,1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血糖管理要点: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%以下,坚持规律胰岛素治疗以避免血糖剧烈波动,同时警惕持续呕吐、早饱感等胃轻瘫的早期症状,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诊治。

“医疗创新的意义,不仅是挽救生命,更是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。”李晓沛说。如今,林女士的手机里存满了食谱,她笑着说:“现在最想做的,是和家人在一起,好好吃顿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