困境儿童指由于自身、家庭和外界等原因陷入困境,急需帮助或保障的儿童。日前,福建省启动2025年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,提出构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。

在儿童福利工作从兜底型转向普惠型的当下,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已从物质问题变成心理问题。有研究表明,家庭监护不当或缺失,是很多困境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成因。对此,有关部门应从两方面入手:一方面是强化家庭监护责任,让监护人依法履行法定义务,特别要重视做好孩子的亲情陪伴;另一方面,对于那些父母缺位的孩子,应当引导社会组织、专业机构等补位,帮助他们塑造健康心理。
困境儿童心理健康问题,重在筑牢预防线,见之于未萌、治之于未乱。有关部门与社会力量应当以学校和社区为主要平台,及时开展心理健康监测,加强对重点儿童的关注。值得一提的是,全周期心理健康关爱时间跨度大、涉及人员多,还需健全监测预防、发现报告、调查评估、干预安置全流程运行机制,使相关人员明确职责、有序协作。
关爱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,悉心陪伴是关键。有专家指出,成年人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童,忽视儿童的实际愿望和需求。困境儿童个体差异大,而且问题成因复杂,对心理服务有个性化需求。对于直接接触儿童的人群来说,如学校老师、社区工作者、爱心志愿者等,要避免陪伴成为“一阵风”,让关爱“精准滴灌”。
构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,让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人员参与其中,有助于提升关爱服务水平。有关部门应当鼓励设立一批社会组织和机构,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,由专业人士介入与接管那些专业度需求较高的环节,确保关爱服务落细落实。需要指出的是,只有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,适当提高相关岗位的薪酬待遇,才能让人才队伍建设更具活力与稳定性。
困境儿童缺少爱与陪伴,对待他们的态度彰显社会的温度。构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,不仅能顾好眼前,更可以关照长远,让他们在充满希望与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来源:福建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