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首页> 实时讯息>

观点|警惕“AI造假”蒙蔽老人

时间:2025-07-16 11:02:00

杨玉龙

西装革履的小伙子舌灿莲花兜售保健品,背景和神态总是雷同;视频中的妙龄女子声称要做老人的“好妹妹”,却明显声画不同步……如今,AI工具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,专门用来围猎对新技术不熟悉的老人。

这些AI制造的假信息混淆视听,在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甚广,目标就是涨粉并诱导粉丝进行消费。而现实中,被AI数字人牵动心绪的老年人不在少数。

据报道,不久前,北京市老龄协会、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发布专项报告,提醒老年人注意防范AI换脸诈骗。报告指出,老年人因为缺乏分辨能力,已成为AI诈骗的重灾区。对于年轻人而言,应该关注老人的上网习惯,也应引导他们远离“免费领大奖”“重大优惠政策”等宣传。

去年相关部门就提出,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需进行标识。然而,现实情况是,这些AI生成的视频与音频,要么压根没标识;要么虽然标注了“内容由AI生成”等字样,但提示信息字体很小。对此,相关部门当引起重视,逐步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,加大对AI诈骗的惩治力度。

有专家表示,相关技术团队可开发和部署针对欺诈模式的AI系统,通过话语特征、行为模式等进行识别并报警,利用AI检测辅助老人辨识伪造内容。此外,应加强用户数据的加密和保护,防止数据被黑客或不法分子窃取和利用。

AI暴露出的算法偏见、数据泄露、虚假内容生成、不当利用等安全风险,极易引发新型犯罪。对此,互联网平台应负起责任。毕竟,在人类与AI的对垒中,平台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,平台应恪守法律底线行事,而不能为了利益纵容诈骗套路层出不穷。

(作者单位:河北省高碑店市辛桥镇人民政府)